目前輪轂拋光有傳統拋光、精車和拉絲三種不同的類型,均以將輪轂打磨出高亮金屬原色的技術為基礎,但其方法、效果及其必要的保護手段、維護方法都迥乎不同。
在一系列精美、耐用或者易保養的制成中,拋光打破了涂裝和電鍍的固有阻隔,并將二者結合起來,尤其在透明漆出現之后,拋光使輪轂變得更加精美。
傳統拋光
傳統拋光也稱球拋,通常用一系列柔軟度的材料打磨輪轂,直至其表面呈現深度金屬光澤。老式的拋光輪一般不會涂透明漆,這是因為透明漆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附著在極其平滑的拋光面上,而這種未涂透明漆的拋光輪通常需要每周清洗、烘干然后打蠟,以避免空氣和水分侵蝕輪轂的金屬表面。即便如此,許多車主依然發現每過一段時間就需要用球磨機和精細化合物對輪轂進行再拋光。
然而近來,幾乎所有的拋光輪都涂透明漆,這使得過去不會嘗試的一些配置成為可能,比如許多過去打蠟幾乎都不可能的三片式輪轂,現在都競相展示其拋光面。
拋光輪的修復相對簡單,因為再拋光需要手工,所以通常有點貴。幸運的是,現在老式的拋光輪在修復之后也可以涂上一層透明漆。
精車
不管何種類型的拋光,如果涂透明漆,輪轂必須用溫和非酸性、無磨料的清潔劑和水去清洗。
精車是將輪轂置于電腦數控車床上旋轉,通過車刀車下其表面的少量金屬使之變得平滑,呈現出高亮的金屬原色。該工藝會在輪轂表面留下一系列同心圓線,具有與CD相類似的外觀效果。
大多數情況下,輪轂會先進行上色,然后精車。如果車刀車掉的是輻條上高位的油漆使之露出金屬原色而低位的漆色依然保留,這種效果就稱為車面。如果車刀車掉的是外輪緣的漆色而留下輻條的漆色,則稱為車邊。
精車輪在一定情況下可以進行修復,但必須有足夠的鋁料以供操作,并且最終會達到一個臨界點,使得輪轂再沒有一點多余鋁料可以安全地精車,也有一些輪轂生產時輪緣就很薄,因此也無法安全精車。
不管何種類型的拋光,如果涂透明漆,輪轂必須用溫和非酸性、無磨料的清潔劑和水去清洗。